星辉平台-上海交大与翼鸥联合举办“打造未来学习空间”论坛:AI时代,如何培养拔尖人才

人才培养的需求,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IBM横跨2016、2018、2023年的三次调研数据显示,对于欧美顶尖企业管理者而言,新员工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熟练度的相对重星辉娱乐官网717.4最新版游大厅现在还能玩吗.cc要性呈现断崖式下跌,而人际交往相关能力的重要性则在逐年攀升。

世界经济论坛(WEF)预计,2023年到2028年,全球44%的工作岗位将受到AI和自动化的影响,这个数字比WEF上一个五年周期的预期上涨了9个百分点(+26%)。

在高校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教师首先需要明晰: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拔尖创新人才,以适应未来世界的需要。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教学目标的革新与落地提供了契机。人工智能在深度学习海量多模态数据的基础上,能够理解人类表达的自然语言和上下文语境,并通过强大的计算能力更快速给出问题的答案,提供内容详细、思路清晰的解释,这使教育教学形态创新成为可能。

教育部称,下一步将推动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开展“智能+教育”改革试点,打造一批智慧课程、“人工智能+X”课程群,选树一批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典型案例,提升师生人工智能素养,构建虚实融合、“师/生/机”三元交互的教学新范式。

图片1.jpg

当前,各高校都在积极推动AI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构建新型教与学模式。8月30日,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与翼鸥教育联合举办“AI技术驱动拔尖人才培养变革与教学模式创新”主题论坛,此次论坛以线上线下融合的形式开展,旨在汇聚全国知名高校领导与教师,共同探讨AI技术在拔尖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创新中的应用与实践。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学校的教务处和教育技术中心的领导,以及学院院长、教授参与了本次活动,通过交流分享与思想碰撞,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党委副书记吴晓玲主持。

本次论坛也是高等教育“打造未来学习空间”系列论坛的第2期论坛。

01 人工智能引领教育进入新发展阶段

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拔尖人才的培养是相互促进的,既要关注技术如何支撑人才培养,也要思考,如何通过人才培养推动AI的高质量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党委书记周永丰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有着天然联系,相互补充、相互激励、相互迭代。”

图片2.jpg

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党委书记周永丰

AIGC的问世,是人工智能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回顾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它经历了计算智能时代—感知智能时代—认知智能时代的发展阶段。过去的人工智能偏向于分析能力,现在的人工智能则具备了训练数据和生成算法的能力。AIGC意味着AI首次具备了内容创作的能力,它将带来内容创作的变革,自动生成文本、图片、音乐和视频。

图片3.jpg

上海交通大学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沈宏兴

上海交通大学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沈宏兴认为,AIGC已经在改变基础的生产力工具,接下来将改变社会的生产关系。“当AI应用到教育领域,会使原来的二元(教师-学生)教学模式演变为三元(教师-机器-学生)或者四元(教师-机器-学生-环境)教学模式。

图片4.jpg

随着数字资源的极大丰富,人工智能在实现高效的自适应学习上也展示出了强大能力。人工智能可以根据不同学习者的背景和基础,更加快速、准确地匹配学习资源,并基于学习者的行为数据,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效果反馈和路径推荐。

但高校教师也应该意识到,AI不是万能的。AI更擅长解决有规则可依,工作量巨大的“繁”问题,还不太擅长解决高度抽象,需要灵光乍现的“难”问题。因此,AI的使用,还需要HI(Human Intelligence)补充。

“AI越是无处不在,越要关注HI的必要性。AI和HI是互补的,AI推动人才培养,反过来优秀的人才也会推动AI高质量地发展。谁能把AI和HI结合好,谁就更能成为下一个世界高等教育和人才的中心。”沈宏兴表示。

为促进AI与教学、实践和管理的深度融合,上海交通大学正积极推动10项行动,以“AI+HI”赋能教育教学。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王鸿东对此进行了介绍。

图片5.jpg

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王鸿东

行动围绕“知识融合”与“技术融合”两大层面展开。在知识融合层面的举措有:聚焦培养人工智能底层技术创新引领者建设AI专业;AI+专业变革推动人工智能与不同学科领域深度融合;积极探索AI+微专业促进在不同垂直领域深耕精进;建设AI通识课程构建更加广泛的人工智能知识素养。

在技术融合层面的举措则包括:构建“交我学”开放式AI赋能教学系统,形成“师-生-机-环”紧密协作的教学生态系统;打造数智化教学空间,重塑新型师生关系和教学形态;形成高校治理场景下的AI规范,利用AI的变革性潜力,培养有法治意识和伦理操守的高水平专业人才等。

图片6.jpg

ClassIn联合创始人、上海交通大学校友谷岩

技术的革新总是走在前面,但要让技术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落在课堂。“技术的创新永远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在每一节课堂、每一笔老师的板书、每个同学的发言以及每一次教学的互动中,技术才能大放异彩。”ClassIn联合创始人、上海交通大学校友谷岩补充道。

图片7.jpg

论坛以线上线下融合的形式开展,郑州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程骄杰线上接入参会

图片8.jpg

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党委副书记吴晓玲主持论坛

02 未来学习空间支撑教学模式创新

不同时代的教学模式受限于不同时代的技术水平。

在知识传授的最初,教学模式是简单而直接的,师傅通过口头传授和实际操作来教授徒弟技能和知识。随着文字的出现,教学模式开始发生变化,书籍成为知识的载体,学习者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来获取知识。但书籍的内容往往是固定的,难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

进入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模式再次发生变革。电视、电脑、互联网等技术的普及,使得远程教育成为可能。这种模式下,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课程,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而当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学习空间在逐渐形成,教学模式将再次发生变革。

图片9.jpg

上海财经大学数学学院院长徐定华

上海财经大学数学学院院长徐定华指出:“智能化时代的文明程度远远高于第一次机器化时代、第二次电气化时代与第三次信息化时代,并以前所未有的趋势实现万物互联、智慧世界,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教育已经不再适用于传统模式,教学模式要与时俱进。”

图片10.jpg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陈江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陈江对当前教师主要将AI应用于教育的哪些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指出,目前人工智能的水平还不太符合老师们的预期,教师主要在课前使用AI,易于把关。将AI应用于课堂助教或课后作业批改等方面,还有很大的风险。

图片11.jpg

陈江教授还强调:“到了现今,老师已经能够借助AI做一些新的尝试,得到的可能是质量的提升,也可能是效率的提升。‘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已经明确知道AI是可以适用于教育的,这样的AI还是一个新生儿,虽然我们还不能把太多的希望寄托于它,但老师们应该睁开眼睛来看看技术的进步给我们带来的新可能。”

图片12.jpg

图片13.jpg

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教授谢锡麟

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教授谢锡麟已经将技术作为其日常教学的重要支撑,谢锡麟教授在B站上建设了大量在线资源,课前学生基于B站上的在线资源会先行学习课程内容,而在课上则会利用ClassIn进行教学,使用投屏、电子板书、互动小黑板等工具赋能课堂,技术对于教学的帮助在数学教育中尤为体现。在谢锡麟教授看来,技术丰富的教学空间一方面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利于留存和更新在线资源。

过去十年恰恰也是慕课发展的十年,这十年间作为支撑教学实施的智慧教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想要建设真正能在学校里用起来的学习空间,需要充分了解教育的特殊需求。

图片14.jpg

ClassIn高等教育业务副总裁王晓平

ClassIn高等教育业务副总裁王晓平表示,ClassIn走访了全球30余个国家,考察了数百所院校数千个教室,与众多老师学生,业内专家学者进行对话调研,发现了一些当前高校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比如传统工具平台高强度依赖慕课和ppt,传统教学平台工具缺乏灵活性、多样性等等。最终ClassIn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提星辉登录首页出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以软件和教学为驱动,构建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

图片15.jpg

03 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培养什么样的拔尖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拔尖人才是关系到社会整体发展乃至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其培养是一项涉及教育、科技、产业等各方面要素的系统性工程。

我们的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拔尖人才?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提出,教育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超常规培养三类拔尖人才——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急需领域实战人才和拔尖创业人才。

图片16.jpg

图片17.jpg

圆桌论坛“传统教学法的云端渐进与突变:当AI来到教学一线”,右起分别为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教授谢锡麟,ClassIn创始人、CEO宋军波,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陈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洪化清教授线上接入讨论,ClassIn全球化副总裁陈沫主持圆桌论坛

高校作为学生与社会的连接地带,是人才的重要培养场所。那么AI时代的学生能力模型中,学生最需要具备的是什么?ClassIn全球化副总裁陈沫在圆桌论坛上提出了这一问题,并邀请嘉宾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ClassIn创始人、CEO宋军波看来,最重要的能力是设计思维能力,这是一种综合能力,包含创新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复杂性问题解决能力等。

“在将来的社会,一方面需要具有利用AI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明晰AI不能取代人的哪些能力。AI已经能做很多事情,但AI不能做的事情将来才是最顶级人才的立身之本。”对于学生应具备什么能力的时代之问,陈江教授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谢锡麟教授则认为人的品行更为重要,不论什么时代都应该注重学生品德的培养。另外高校应该培养学生开发AI的能力,他呼吁要让学生去掌握核心技术,而不仅仅是学习使用工具。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洪化清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AI时代学生的“5C”能力更应该得到加强,胜任力(Competence)、品格(Character)、创造力(Creativity)、沟通力(Communication)、和公民意识(Civic-Mindedness)是学生们必须要得到培养的能力。

“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不仅塑造了教育的目标和方向,而且直接影响到教育制度的设计和实施。为了有效地培养人才,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形成有效的互动和协调。

在高校层面,教学和研究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和发展。这些变革旨在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跨学科课程设计、以及与行业实践的紧密结合,来更好地适应人才培养的多样化需求。如此,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还能确保他们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职业环境,从而显著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星辉娱乐APP下载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